第二十章 我的思想微博(1)
關燈
小
中
大
藏地情思
今天去西藏。此前我去西藏都是走青藏公路,這次是飛,飛過川藏之天。記得第一次進藏,我激動得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山口跳起迪斯科。逝者如斯,歲月拋棄了那個青頭小子,而今的我已是發不森然、額不平坦了。但激動依舊,西藏是我血脈奔躍的理由。神山、藏川、蕃月、邊日,我是遠方飛來的小鳥,請你相信我。
剛從西藏回來,還在思考,不想輕率地談,恰切、真實、獨有的感覺需要寧靜和綿延的情緒。手頭的雜事那樣多,等處理完了吧。朋友,當你發現你把靈魂丟在另一方,而只有肉軀飛來飛去時,你矚望思念的,其實就是你自己,是你那永遠傷逝的感覺和藏獒一樣深深舔吻過的西藏的心情。我在心情裏生活,悲欣交集。
無論在南方的廣州、上海,還是在北方的青島、北京,我都自豪於我的來源。我知道很多人關註的並不是我本人,而是我那寥廓奧博的背景:青藏高原。但是一到西藏,我就陷入了深刻的自卑。我自卑我不是一個藏族人,我有那麽飽滿的藏族人的情懷卻不是一個藏族人。我多少次走進西藏,卻連一個“藏漂”都算不上。
我不記得面對電視、廣播、視頻時我會緊張。但是這一次我真的很緊張,西藏人民廣播電臺的“今夜有約”讓我陷入困惑。我想誠實新鮮地表達,精彩充實地談吐,但說出來的卻是陳詞濫調。我知道我讓主持人文心失望了。我想在此說:原諒我,我是一棵無根的樹、一只不系的舟。我害怕雅江會沖掉我,藏土會拋棄我。
深夜。黑暗中沈沈湧動的拉薩河。河邊的酒吧。我和朋友、和音樂、和寂靜在一起。默默翻動眼前的書,或者悄悄說話。有個話題讓我們心跳加快:你到底有什麽秘密誘惑了我——西藏?是蔚藍的佛天?是潔白的信仰?是倉央嘉措的黃房子?是我遠遠觸摸著的寺廟?是我暗暗熱戀著的桑吉卓瑪?還是已然覺醒的伏藏?
拉薩的酒吧文化是魅人的風景。在八廓街、拉薩河邊、小巷額頭,酒吧就像夜的眼睛深嵌在風情之中,惆悵和暧昧是風情的一角。幹燥的人際得到潤澤,僵硬被軟化。許多心情需要表達,便有了竊竊私語中閃爍的燭光。你永遠不想觸摸到什麽,只是張望著對面的嘴巴,希翼那顆心在柔和的跳動之後,發出真實的哦吟。
每次到拉薩,我最想做的就是像一個真正的信徒,口誦六字真言,磕起等身長頭,環繞八廓街,一周再一周。但每次我都做不到。我害怕我是一個偽裝的朝聖者,以匍匐在地的戲謔,冒犯了虔誠的磕頭媽媽的尊嚴。我也是害羞的,當著熟人的面,不敢靠緊愛人的身。我更是畏避軟弱的,剛要上路追尋就已經敗退而歸。
當我不能像地道的信徒以等身長頭丈量八廓街時,我缺少的不僅是體驗的勇氣,更是真實而奮起的情感。我們永遠都是一個旁觀者,沒有感同身受的準備和身體力行的精神。所以我們不是釋迦牟尼,不是托爾斯泰,不是大作家、好作家。我們功利而怯懦地活著,擔當早已離我們遠去,死了還是活著?有魂還是無魂?
喜歡那個叫饒春艷的女孩,沈靜而自信,柔弱而果敢。她驕傲地說,就這樣我來了,不走了,我喜歡西藏。我說不要忙到深夜,早點回住所,畢竟街上人少車稀。她笑道,沒事。她以她的坦然印證著拉薩的寧靜。海拔一上四千米,她就會有反應。她說怎麽能有一點反應就吃藥呢?她要挺著,適應,一定要適應。
她給我照了幾張像都很好,照的不是壓迫人的背景,而是背景襯托下的人。我說來青島玩吧,她說一定會的,青島、大連都會去。在機場我給她短信,希望她的選擇就是她的理想。她回道,今天不敢來送,擔心經不起離愁別緒。忘了交代,作為記者,她一直跟著我們。人和人相遇,心和心相知。孩子,保重!
明天起,我將陸續發表我對西藏的藍天、河流、湖泊、山脈、冰峰的印象,與各位博友共享,並期待錦上添花。那藍天之藍、河流之盈、湖泊之凈、山脈之偉、冰峰之曠,都是自然的極品,景深而意遠。我說過,我矚望和思念的,是那永遠傷逝的感覺和藏獒一樣深深舔吻過的西藏的心情。我在心情裏生活,悲欣交集。
在飄著濁氣、下著塵雨的世界,西藏的藍天最是我的留戀。幹凈,純美,非雲不飄,非雨不下。我懂得天空的湛藍,那是眼光可以放縱休息的遠方;也懂得正是因為藍天,西藏媚悅了全世界。去吧,看宇宙之藍以最純粹的姿影註滿了蒼穹,看放飛的心情在藍懷裏伸作蒼鷹的翅膀一展而上。去吧,塵蒙之中,渴飲藍天的我們。
從尼洋河的末端走向源頭,又從拉薩河的源頭走向末端。更有雅魯藏布江陪伴我們從下游大峽谷走向上游日喀則,歸途又看到橫貫江孜的年楚河。藏土的河流坦蕩深廣,那是古山冰晶之水的下凡,是西藏的底氣、神佛的搖籃、生命的地理脈道。它以母性的慈悲滋潤出牛羊人狗、青稞果蔬。西藏,江河聳立,群山滔滔。
去了巴松措、納木措、羊卓雍措。“措”就是湖。都是神湖、聖湖,在水天一色裏蕩漾著大地的羊水。清透,藍綠,瑩澈,深深而渺渺,超脫而漂亮。湖都是嫁給山神的女神,水中的魚便是女神的孩子,所以藏族人不吃魚。信仰創造了湖的靜美和魚的幸福,和平被共享。哦,愛人的秋波,夢界裏的漣漪。原來有善良就有天堂。
西藏沒有山。只有崛起的榜樣、呼吸的標桿,八千萬隆起的乳房,曾是、今是、將是我們吮吸命液的地方。我想那孤拔之態充滿男人的欲望,想那群起之勢有著吐蕃王的豪邁。它又是巖石之家、土礫之聚,泥石流讓我害怕,盤旋道讓我心驚。它在人的渺小中王霸而立,把光禿之美和森然之秀凹凸成巨浪的海。西藏就是山。
飛機上就鳥瞰了,冰峰雪巔。我想:晶體的堆積何以如此跌宕?白色的塗抹何以如此蒼茫?那些稠綠、灰黃、姹紫嫣紅呢?無再生也無死亡,肅穆中浩浩湯湯。告白登山隊員,人類最蠢的就是征服。遠古,太初,寒武紀,現代與古生代對接。冰是地球的保姆,西藏是保姆的保姆。我願是一塊冰,禪定在西藏,萬年不化。
來到卡諾拉冰川。山頂海拔五千五百六十米,公路四千八百米。二十年前冰川就在路邊,伸手可摸,現在後退至少三公裏。冰川在消融蒸發中流淚,我們在沈默無奈中悲傷。人類是苦難的,命懸一線。這些年的大雨豐雪,都是冰川融水飄上了天,局部的洪澇意味著全球的枯涸。我矚望時間的盡頭,祈禱創世的神王,快來地球再造冰川。
和經幡一樣斑斕紛呈,八角街的店鋪,是情與愛的賣場。仿佛天下有多少愛侶,這裏就有多少俏貨:戒指是手指上的甜蜜,鐲子是臂腕裏的幸福,項鏈是裸頸上的溫暖,胸墜是心房前的纏綿。都是信物,是相思的證明,多少錢不說,真和假不論,傾心愛你,才是一切。哦,現在我要檢舉:同樣的戒指,有人買了兩個。
這一瞬,我們身心清潔,沒有瑕疵。我們眼裏存著喜馬拉雅冰山雪浪的瑩澈,嘴裏噙著雅魯藏布急彎峽谷的霧汁,臉上鋪著江孜平原田園青稞的秋黃,額上頂著拉薩河畔經幡哈達的祝福。我們洗浴過了,從裏到外,被藏北高原的藍天牧野,被藏東森林的闊綠大秀。這一瞬,我們的祈願誠摯而浪漫:所有的吉祥都來西藏。
我看到倉央嘉措翼然而起,如同吉祥的空行母,飄浮在綠雨之上。很安靜,情歌的聲音在所有人心底滋漫。我始才覺得書的孤獨的靈魂在尋找更加孤獨的人的靈魂,於是結伴而行。一個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書魂的依傍呢?單向街的情思裏,靈魂與靈魂的擁抱正在悄寂中綿延,一個聲音喃喃不絕:愛你,愛你身後的所有人。
倉央嘉措斷喉而逝,卻把情歌留給我們,成為久遠的滋養。唱起來吧,在那東山頂上。你是誰的瑪吉阿米?你是誰的倉央嘉措?讓愛在心裏紮根長出,無論有花無花,有果無果,綠葉即是證明:哪裏有你的心,哪裏就有你的愛。伏藏就是埋藏心底有待發掘的愛情。你埋藏了嗎?你等待誰的發掘?海枯石爛,情歌不變。
如果倉央嘉措不是二十四歲離世,又怎能保持永遠年輕的面影?如果不是用年輕創造永恒,又怎能延續情歌的生命?如果生命不是瘋愛,又怎能呈現再生的奇跡?如果奇跡不是跨越歷史的感動,又怎能維持愛與痛的秩序?如果愛痛之河僅是情欲,又怎能證明我們是文明的人類?如果人心不作回答,又怎能引發伏藏的開啟?
去沙龍,談倉央嘉措。朋友問:我發現你的《伏藏》幾乎引用了倉央嘉措的所有情歌,怎麽沒有《十誡》?我說《十誡》和由此改編的《最好不相見》,以及《見與不見》和流傳甚廣的《信徒》,都不是真正的倉央嘉措情歌,而屬於後人的偽托和現代人的編創。或者我們可以寬容地將其理解為倉央嘉措情歌跨越時間的衍生。
我在《伏藏》中提到《信徒》時說,那是倉央嘉措的現世代言對佛性與愛心的深情表達,是代言者和轉世者的美麗作品。這樣一種姿態也可以用來看待《非誠勿擾2》中出現的兩首“倉央嘉措情歌”。但一定要讓不知真相的觀眾和讀者明白,它們與倉央嘉措本人吟唱而出的情歌基本無關,只能說它們擁有倉央嘉措的精神。
現代人編創的“倉央嘉措情歌”裏,加進去了時代的愛情理念和內地禪宗的意境,即所謂“一切聲色,盡是佛事”,“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凈,不增不減”。從而消解了倉央嘉措情歌原本具有的世俗的親和力。我想說的是,失戀的悲傷和熱戀的激昂是我們和倉央嘉措的共有,被壓抑的人性才是情歌的魅力所在。
很可能我們會有兩種倉央嘉措情歌,一種是倉央本人的情歌,一種是偽托版或現代版的倉央情歌。真正的倉央情歌並不註重愛情與禪機的結合。它源自倉央故鄉的門隅山歌,自然清新,唱出來而不是寫出來,所以口語化,多比喻:蜜蜂、蘋果、老狗等,極少出現“愛”這個詞,基本四句一首,套用著原生態的民歌曲調。
封閉的地理、寒冷的氣候、缺氧的環境、匱乏的物產,這是一個缺少支撐的世界。當生命無法從外部找到支撐,心靈必然會成為支撐的源泉。這種支撐就是佛。佛是從藏族人內心長出來的支撐,是一個民族延續生命的力量。所以本質上說,藏族人拜佛不是膜拜偶像,是膜拜心靈,膜拜理想的存在方式,膜拜人的未來世界。
夏宗寺位於青海平安縣的南部山群裏。“夏宗”在藏語中對應的是“鹿寨”一詞,指麋鹿生息的地方。山路崎嶇,林木茂密,是著名的靜修之地。它是山崖的一部分,懸空在陡壁之上,從下仰視,似是天堂麗影在雲霧裏浮泛。常有西藏青海的高僧來此封門閉關,鳥鳴為經,雲影是典,佛念在纏綿之中展翅飄翔。蔚藍的紙上,鷹是思想的文字。
除了外來閉關的雲僧鶴侶,夏宗寺只有三個僧人。八十三歲的土族活佛朱成禮接待了我們。端來清茶,捧來饃饃,活佛說“吃上點,吃上點”。我吃著苦豆香油翻卷如花的饃饃,想起世俗的糧食如何餵養起我們的超逸,讓我們幽居於山巔,懸浮在霧裏,空中臥眠,天上人間。情思對接宇宙的時候,才知道浩渺的最是人心。
當年,西藏噶瑪噶舉黑帽派活佛四世乳比多吉應元帝之召,去京途中曾在夏宗寺隱修,有人聞訊而來,希望給自己三歲的兒子剃度授戒。乳比多吉接受了邀請,卻沒想到由他授予近事戒的這個孩子後來成了宗喀巴,即格魯派的始祖、達賴班禪的師父。夏宗寺因此而名重教界。時間不居,風煙而去,夏宗盤嶇,我來頂禮。
高域夏宗,山巔之上,夜色中,望深空。我想起我跟那只鹿的區別了:它把星星當夜晚,我把星星當思戀。我思戀托爾斯泰遠去不見的“主義”,思戀孔子憂道不憂貧的君子之風,思戀神就是愛的基督精神,思戀悲憫至上的佛陀生命,思戀神女的慧情化作語言的剎那——澄碧空廓的境域裏,不朽的是那不朽的愛的晴朗。
中國自然生態保護最好的是西藏。信仰的力量給了那裏平靜生長的歲月。面對自然,你不是強力索得,而是拜恩受賜,是有靈的萬物對生命出於憐憫的關照。所以人們心存神聖的善念,深信每一方綠、每一片水、每一座山都是神的居所,破壞自然就是破壞神的家園。它啟示我們:大地就是神,神就在腳下,小心啊。
人神共居的自然是最和諧的自然,人獸並存的關系是最融洽的關系。在西藏,得益於信仰的不僅是人,還有昆蟲飛鳥、豺狼熊豹。生命存在於信仰的臂彎裏,做夢也是香甜的。它讓我們意識到生命形態的依賴:一是自然,二是信仰。人對信仰的背棄也就是對自然的背棄。生命、自然、信仰,三位一體,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。
三個目的決定了那些朝拜者千裏迢迢、三步一磕頭地走向拉薩:一是今生現世的平安吉祥,二是往生來世的幸福美滿,三是脫離輪回、升向天國的堅定信念。其中決定性因素並不在於朝拜本身,而在於朝拜者的高尚心願:他們必須為所有人所有生命祈禱幸福才能實現自己的目的。這就是精神高度,是信仰的高海拔境界。
高海拔的自然讓我們精神開闊,視野高遠,不像生活在擁擠的都市裏,每天疲於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,精神頹靡,心胸狹窄,你爭我鬥。都市人要提高自己的境界必須從珍視一滴水、愛護一棵樹做起。懂得融入自然就是活力再造,踐踏自然就是生命自殘。人的精神本源於自然。切記,翻過這座山頭,我們才有明天。
我在路上
霧。總是這樣,青島。霧的阻隔裏有軟軟的迷惘、半透明的猜想:酸甜的鳳梨汁、愛人的紐扣。心說,即使沒有霧,我們也應該有一雙霧蒙蒙的眼睛,去發現間距的必要、朦朧的美妙。而你是一片行動的霧,總有一天你們會在霧裏碰頭,才發現霧是眼光延伸的曲線。被孤獨占領的心,最方便的,便是拿霧做你的保護。
去杭州參加一個長篇小說研討會。明知我不善研討,卻還是要去了。過去的文人聚首,都是拿了自己的作品朗讀。公爵夫人的沙龍裏,多少作家朗誦過他們的名著。我現在要是這樣,那就傻了。聰明的辦法還是把覆雜的感性抽象為簡單的理性參與研討。不過哪個作家會按照理論產生靈感呢?好文學都是非理性的產物。
會上我說:南方作家智巧,精雕細刻,人生社會;北方作家大氣,天地悠悠,荒漠宇宙。如果兩者結合,天資優良的南方作家就能透出生命奔湧的氣勢,縱橫天下。但南方作家自戀而不謙虛,他們陶醉於機巧和精致因而單薄,加上過於現實的姿態,讓他們在距理想作家一步之遙時,喪失了邁步的能力。痛惜哉,我朋我友!
無論體制內的還是體制外的,無論暢銷的還是不暢銷的,我們這些作家都是追名逐利之人。但我們內心至少還應該保留一片凈地空白,來容納我們對“九死未悔”的景仰,對“廣陵散於今絕矣”的惋嘆,對“不為五鬥米折腰”的佩服,對“古來聖賢皆寂寞”的認同。我們不能做不了托爾斯泰就鄙視托爾斯泰,對吧?
沒有被拋棄的飄零、被遺忘的孤單,沒有生的絕望、死的恐慌,沒有哭泣抑郁激憤、懺悔自殺,沒有扒光自己的勇氣和血液冷涼的掙紮,沒有心的黑暗、眼的憂患。天才有的我們都沒有,所以我們不能像荷爾德林擁有詩的年華,不能像裏爾克成為哀歌天使的代言,不能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活著便是精神的向量、思想的景觀。
最大的不幸是我們活得沒有詩意。人類詩意地棲居在苦難的大地上,而我們不。既得利益者的滿足監禁了我們,讓我們功利而實用地為欲望活著,而不是為價值和意義活著。我們驕傲地領有平庸、世俗、圓通、零度。這樣的結果是:我們日日思考,卻不是思想者;年年出書,卻不是作家;家有萬卷書,卻不是知識分子。
研究河流的人很在意源頭的宏偉、奔流的落差、磅礴的走向。而水只在意自己的深度,即所謂的靜水深流。為什麽海是深大淵博的?因為它地位最低下且拒絕奔走流徙。所以小說家就是把深刻變成淺顯,理論家就是把淺顯變成深刻。深刻的都是小道理,淺顯的都是大道理。小說只表現大道理:生與死,愛與恨,善與惡,美與醜。
一個天天面對海的人,卻來讚美湖。因為海是男人,湖是女人,而西湖更是出類拔萃的美女。所以男人到了西湖就想獨立,就不再漂萍無靠了。而在海上,天雄水雄,人不論男女,都是雌弱女柔的,你永遠都在尋找伴侶,一個十個都不夠。啊,安靜,我要告訴西湖:現在是午夜,這裏是斷橋,就我一個人,孤清守候……
今夜懷想西湖:大王帝都、吳越南宋、簫鼓煙霞、歌妓人家、市列珠璣、戶盈羅綺、三秋桂子、十裏荷花。記起亞歷山大大帝在印度孔雀河邊的悲哀了。在他高頭大馬視察新占領地時,一個瘸腿的老兵說:“陛下,一切都是過眼雲煙。”人生如夢,轉眼就是白骨。還是賞庭前花開花落,看天上雲卷雲舒,心境做西湖。
男人對女人的要求似是無理:嬌羞婀娜還要落落大方,柔若無骨還要亭亭玉立。女人要是一心為男人活,那就太累;可如果不為男人活,那就太沒意思。女人的理想是西湖,西湖為男人生卻不為男人守。因為她是永世的情人而不是今生的太太。情人,讓我們挽手走向黃昏的蘇堤,在芙蓉柳枝的粉綠裏,留一個告別的影。
來到西溪濕地,天首先濕了,珠浪在傘蓋上丁零當啷,像帶著腳鏈的女子舞蹈而過。從西湖到西溪,從人文到自然,杭州把什麽都占了。在西湖脂粉腴厚的景觀裏,每一棵樹、每一葉舟、每一片波暈,都有華麗悲歡的歷史。而西溪是水野荒寂、草浪蒼茫的,讓我想到避世入幽、歸真返璞,想到風華自樸素出、西湖從西溪來。
船行水路,在煙雨中穿過。我們指著岸邊說:“看啊,柿子。”很奇怪果攤上的柿子怎麽掛到樹上去了?好像餐桌上的魚不是來自水,牛奶不是來自牛。世界的確已經變了:道德跟人無關,信仰跟宗教無關,廉潔跟官員無關,理想跟作家無關。當所有的不正常變為正常之後,我們真的很詫異:柿子怎麽跑到樹上去了?
我們的船是耐庵號。水網高地,草莽蘆葦,讓人想起水泊梁山出沒的好漢,那是官逼民反、追求自由的模範。但導致的結果卻是奪命如麻,《水滸》也就難逃殺人文學的詰難。恐怖主義的李逵做皇帝,自然比假仁假義的宋天子更可怕。招安的是皇帝,不是良知與懺悔。中國人因標榜無怨無悔而失去了多少靈魂進步的機會。
氣溫驟降,便想到溫暖。那年也是十二月,嘎斯車壞在昆侖山,司機去二十裏外的兵站求援,丟下我們一男一女倆記者。冷啊,即使穿著皮大衣也好像單寒如紗。我們擠在駕駛室,彼此忘了性別。漫漫長夜,氣息和眼睛傳遞著溫暖,純凈無邪。很奇怪我跟她別後再無聯系。大概互贈的溫暖是唯一的,留下來回憶就足夠了。
這裏留下了女媧摶土造人的露天作坊,留下了祖輩恭順祭祀的軒轅後土,那是七彩的峰叢、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。原來人就是從這裏誕生的?無土不成幸,沒田哪來福。人一誕生就要追求幸福,但有了幸福就是人嗎?不然,真正的人要愛土為德,積德為貴,故名貴德。青海的貴德國家地質公園阿什貢景區令人耳目一新。
阿什貢意為隱藏。誰發掘了隱藏的秘密?回民喇海青。貴德國家地質公園、黃河奇石苑、天地人緣博物館均由他創建。他有信徒的虔誠:人類喜歡崇拜天物,其實天堂就在腳下。他有哲人的睿智:徹悟人生看山,了卻心願認土。他有文人的情懷:欲見山河千裏秀,先保大地一寸土。土文化的意義在於:土就是文化。
七七級,中文聚會。我們抵達的不是母校,是重啟人生的踏板、從零開始的機會。熱情潤滑了三十年分離的僵硬,傾訴被大家聆聽,幽默被笑聲追捧。驀然發現,美麗的酒窩已經被時間填平,羞澀的拉手已然是無忌的擁抱,不僅喟然:回不到我們的從前。喧鬧是滄桑的句號,眼淚是友誼的開端。我會想你們,女同學。
許多年前,我游走在草原牧區,努力生存,認真工作,日覆一日,從未想過我踩踏過的草木、攀折過的野花會成為我生之源泉。蓬勃的自然讓我發出了風聲雨聲雷電聲,冰湖在春天裏的爆裂聲,讓我把激動當作癖好、思念當作糧草。突然想,不是我,是它們,是它們的訴說成全了我。而我不過是自然的工具、瞬間的黃綠。
一片土地對一個人的作用完全等同於上帝造人。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貌創造了人,而土地卻把自己的品格毫厘不爽地覆制在人的靈魂深處。命中註定了我的存在,好比風車,借力而轉,那股來自天空的神奇的風啊。我被荒原沙漠改造、被狗馬狼豹寵愛,當悲歡離合的滋養讓我無以回報,我便緊緊抓住她的手:文學,你好。
又來日月山,向人介紹山口石刻的由來:二十世紀六十年代,青海勞改系統一片混亂,死人無數。反映上去,中央為之震驚,派公安部副部長王昭出任青海省長。王昭來青海後實行親民政策,嚴加整肅,法辦了一批草菅人命的幹部。百姓歡騰,直呼其為王青天。但接著就是“文革”,王昭因“劉鄧黑線”的牽連,被捕入獄,含冤而死。
有雕塑家感慨於斯,勒石紀念,其中有:王昭同志,您慢慢地走。每次來日月山,看到那些石刻,我都會淚如泉湧——為了青海勞改,為了王昭同志,也為了雕塑家的情懷。對王昭整肅過的那段歷史,我曾寫過長篇小說《隱秘春秋》,如果此書再版,我一定寫上:
謹以此書獻給曾有過悲憫的歷史、曾有過公正的官員。
現在是五月,這裏是城南,我和藏獒在一起。主辦方《西寧晚報》把車展和藏獒展搞到了一起,多數人奔香車而去,而我卻僅僅為了藏獒,順便掃了幾眼香車,突然意識到我關註的不是香車而是代言香車的美女。在我眼裏,藏獒和美女才應該是絕配,藏獒因美女而雄奇,美女因藏獒而愈嬌。可惜獒展沒有這樣的景觀。
展場右側某獒園的一只藏獒沖我喊叫,等我走到跟前時它立刻不叫了。我摸摸它的鬣毛,它便吐出紅紅的舌頭,舔濕了我的褲子,好像它是認識我的。連主人都奇怪:它怎麽一見你就乖乖的?我說我前世肯定是一只藏獒。有朋友讓我為他的藏獒起名字,我想起《原野藏獒》裏的藏獒夫妻,就說這只叫魯噶,那只叫卓娃。
幾年前參觀獒展,看到藏獒長途跋涉,流離顛簸,疲憊緊張,神情沮喪,我有一種被虐待被出賣的傷感,也曾提出抗議。現在不同了,藏獒經過多次歷練,信心大增,就像T形臺上的模特、舞臺上的大腕、主席臺上的領導、講壇上的學者,沈穩坦然,大家風度,且不因緋聞而躲閃,不因貪腐而無臉,不因抄襲而強辯。
洪水泉清真寺無疑是清真寺的精品。去西寧往東僅四十公裏,黃土上,旱山裏,村落田疇蔚然,山臂摟抱,偉寺驕驕。中國的現代清真寺多是阿拉伯風格,古老的清真寺常有漢風吸納,而洪水泉清真寺則是漢式殿宇、藏式形制。我想建築的融合就是文化的融合,而文化的核心價值就是信仰,是兄弟情誼與和平至上。
兔守白菜(百財)、貓躍蝶舞(耄耋長壽)、梅蘭菊竹、鳳麟百花、老鼠葡萄(多子甜蜜)、南瓜蝴蝶(瓜瓞綿綿)、貔貅送福、五蝠捧壽、吉祥八寶、暗中八仙,洪水泉清真寺的磚雕集中著中國官民文化的特征。接納萬物而豐饒自己,美好總是追隨著美好,最終聚攢為金字塔的堅拔。
喚醒樓也叫邦克樓,一座三層六角磚木塔,由乾隆皇帝頒詔而建,是洪水泉清真寺最有價值的建築。我們旋塔而上,看到木梯很陡,扶手吱呀搖晃。年邁的阿訇上下不便,就在塔頂按了喇叭,自己在下面喊,聲音在上面傳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今天去西藏。此前我去西藏都是走青藏公路,這次是飛,飛過川藏之天。記得第一次進藏,我激動得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山口跳起迪斯科。逝者如斯,歲月拋棄了那個青頭小子,而今的我已是發不森然、額不平坦了。但激動依舊,西藏是我血脈奔躍的理由。神山、藏川、蕃月、邊日,我是遠方飛來的小鳥,請你相信我。
剛從西藏回來,還在思考,不想輕率地談,恰切、真實、獨有的感覺需要寧靜和綿延的情緒。手頭的雜事那樣多,等處理完了吧。朋友,當你發現你把靈魂丟在另一方,而只有肉軀飛來飛去時,你矚望思念的,其實就是你自己,是你那永遠傷逝的感覺和藏獒一樣深深舔吻過的西藏的心情。我在心情裏生活,悲欣交集。
無論在南方的廣州、上海,還是在北方的青島、北京,我都自豪於我的來源。我知道很多人關註的並不是我本人,而是我那寥廓奧博的背景:青藏高原。但是一到西藏,我就陷入了深刻的自卑。我自卑我不是一個藏族人,我有那麽飽滿的藏族人的情懷卻不是一個藏族人。我多少次走進西藏,卻連一個“藏漂”都算不上。
我不記得面對電視、廣播、視頻時我會緊張。但是這一次我真的很緊張,西藏人民廣播電臺的“今夜有約”讓我陷入困惑。我想誠實新鮮地表達,精彩充實地談吐,但說出來的卻是陳詞濫調。我知道我讓主持人文心失望了。我想在此說:原諒我,我是一棵無根的樹、一只不系的舟。我害怕雅江會沖掉我,藏土會拋棄我。
深夜。黑暗中沈沈湧動的拉薩河。河邊的酒吧。我和朋友、和音樂、和寂靜在一起。默默翻動眼前的書,或者悄悄說話。有個話題讓我們心跳加快:你到底有什麽秘密誘惑了我——西藏?是蔚藍的佛天?是潔白的信仰?是倉央嘉措的黃房子?是我遠遠觸摸著的寺廟?是我暗暗熱戀著的桑吉卓瑪?還是已然覺醒的伏藏?
拉薩的酒吧文化是魅人的風景。在八廓街、拉薩河邊、小巷額頭,酒吧就像夜的眼睛深嵌在風情之中,惆悵和暧昧是風情的一角。幹燥的人際得到潤澤,僵硬被軟化。許多心情需要表達,便有了竊竊私語中閃爍的燭光。你永遠不想觸摸到什麽,只是張望著對面的嘴巴,希翼那顆心在柔和的跳動之後,發出真實的哦吟。
每次到拉薩,我最想做的就是像一個真正的信徒,口誦六字真言,磕起等身長頭,環繞八廓街,一周再一周。但每次我都做不到。我害怕我是一個偽裝的朝聖者,以匍匐在地的戲謔,冒犯了虔誠的磕頭媽媽的尊嚴。我也是害羞的,當著熟人的面,不敢靠緊愛人的身。我更是畏避軟弱的,剛要上路追尋就已經敗退而歸。
當我不能像地道的信徒以等身長頭丈量八廓街時,我缺少的不僅是體驗的勇氣,更是真實而奮起的情感。我們永遠都是一個旁觀者,沒有感同身受的準備和身體力行的精神。所以我們不是釋迦牟尼,不是托爾斯泰,不是大作家、好作家。我們功利而怯懦地活著,擔當早已離我們遠去,死了還是活著?有魂還是無魂?
喜歡那個叫饒春艷的女孩,沈靜而自信,柔弱而果敢。她驕傲地說,就這樣我來了,不走了,我喜歡西藏。我說不要忙到深夜,早點回住所,畢竟街上人少車稀。她笑道,沒事。她以她的坦然印證著拉薩的寧靜。海拔一上四千米,她就會有反應。她說怎麽能有一點反應就吃藥呢?她要挺著,適應,一定要適應。
她給我照了幾張像都很好,照的不是壓迫人的背景,而是背景襯托下的人。我說來青島玩吧,她說一定會的,青島、大連都會去。在機場我給她短信,希望她的選擇就是她的理想。她回道,今天不敢來送,擔心經不起離愁別緒。忘了交代,作為記者,她一直跟著我們。人和人相遇,心和心相知。孩子,保重!
明天起,我將陸續發表我對西藏的藍天、河流、湖泊、山脈、冰峰的印象,與各位博友共享,並期待錦上添花。那藍天之藍、河流之盈、湖泊之凈、山脈之偉、冰峰之曠,都是自然的極品,景深而意遠。我說過,我矚望和思念的,是那永遠傷逝的感覺和藏獒一樣深深舔吻過的西藏的心情。我在心情裏生活,悲欣交集。
在飄著濁氣、下著塵雨的世界,西藏的藍天最是我的留戀。幹凈,純美,非雲不飄,非雨不下。我懂得天空的湛藍,那是眼光可以放縱休息的遠方;也懂得正是因為藍天,西藏媚悅了全世界。去吧,看宇宙之藍以最純粹的姿影註滿了蒼穹,看放飛的心情在藍懷裏伸作蒼鷹的翅膀一展而上。去吧,塵蒙之中,渴飲藍天的我們。
從尼洋河的末端走向源頭,又從拉薩河的源頭走向末端。更有雅魯藏布江陪伴我們從下游大峽谷走向上游日喀則,歸途又看到橫貫江孜的年楚河。藏土的河流坦蕩深廣,那是古山冰晶之水的下凡,是西藏的底氣、神佛的搖籃、生命的地理脈道。它以母性的慈悲滋潤出牛羊人狗、青稞果蔬。西藏,江河聳立,群山滔滔。
去了巴松措、納木措、羊卓雍措。“措”就是湖。都是神湖、聖湖,在水天一色裏蕩漾著大地的羊水。清透,藍綠,瑩澈,深深而渺渺,超脫而漂亮。湖都是嫁給山神的女神,水中的魚便是女神的孩子,所以藏族人不吃魚。信仰創造了湖的靜美和魚的幸福,和平被共享。哦,愛人的秋波,夢界裏的漣漪。原來有善良就有天堂。
西藏沒有山。只有崛起的榜樣、呼吸的標桿,八千萬隆起的乳房,曾是、今是、將是我們吮吸命液的地方。我想那孤拔之態充滿男人的欲望,想那群起之勢有著吐蕃王的豪邁。它又是巖石之家、土礫之聚,泥石流讓我害怕,盤旋道讓我心驚。它在人的渺小中王霸而立,把光禿之美和森然之秀凹凸成巨浪的海。西藏就是山。
飛機上就鳥瞰了,冰峰雪巔。我想:晶體的堆積何以如此跌宕?白色的塗抹何以如此蒼茫?那些稠綠、灰黃、姹紫嫣紅呢?無再生也無死亡,肅穆中浩浩湯湯。告白登山隊員,人類最蠢的就是征服。遠古,太初,寒武紀,現代與古生代對接。冰是地球的保姆,西藏是保姆的保姆。我願是一塊冰,禪定在西藏,萬年不化。
來到卡諾拉冰川。山頂海拔五千五百六十米,公路四千八百米。二十年前冰川就在路邊,伸手可摸,現在後退至少三公裏。冰川在消融蒸發中流淚,我們在沈默無奈中悲傷。人類是苦難的,命懸一線。這些年的大雨豐雪,都是冰川融水飄上了天,局部的洪澇意味著全球的枯涸。我矚望時間的盡頭,祈禱創世的神王,快來地球再造冰川。
和經幡一樣斑斕紛呈,八角街的店鋪,是情與愛的賣場。仿佛天下有多少愛侶,這裏就有多少俏貨:戒指是手指上的甜蜜,鐲子是臂腕裏的幸福,項鏈是裸頸上的溫暖,胸墜是心房前的纏綿。都是信物,是相思的證明,多少錢不說,真和假不論,傾心愛你,才是一切。哦,現在我要檢舉:同樣的戒指,有人買了兩個。
這一瞬,我們身心清潔,沒有瑕疵。我們眼裏存著喜馬拉雅冰山雪浪的瑩澈,嘴裏噙著雅魯藏布急彎峽谷的霧汁,臉上鋪著江孜平原田園青稞的秋黃,額上頂著拉薩河畔經幡哈達的祝福。我們洗浴過了,從裏到外,被藏北高原的藍天牧野,被藏東森林的闊綠大秀。這一瞬,我們的祈願誠摯而浪漫:所有的吉祥都來西藏。
我看到倉央嘉措翼然而起,如同吉祥的空行母,飄浮在綠雨之上。很安靜,情歌的聲音在所有人心底滋漫。我始才覺得書的孤獨的靈魂在尋找更加孤獨的人的靈魂,於是結伴而行。一個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書魂的依傍呢?單向街的情思裏,靈魂與靈魂的擁抱正在悄寂中綿延,一個聲音喃喃不絕:愛你,愛你身後的所有人。
倉央嘉措斷喉而逝,卻把情歌留給我們,成為久遠的滋養。唱起來吧,在那東山頂上。你是誰的瑪吉阿米?你是誰的倉央嘉措?讓愛在心裏紮根長出,無論有花無花,有果無果,綠葉即是證明:哪裏有你的心,哪裏就有你的愛。伏藏就是埋藏心底有待發掘的愛情。你埋藏了嗎?你等待誰的發掘?海枯石爛,情歌不變。
如果倉央嘉措不是二十四歲離世,又怎能保持永遠年輕的面影?如果不是用年輕創造永恒,又怎能延續情歌的生命?如果生命不是瘋愛,又怎能呈現再生的奇跡?如果奇跡不是跨越歷史的感動,又怎能維持愛與痛的秩序?如果愛痛之河僅是情欲,又怎能證明我們是文明的人類?如果人心不作回答,又怎能引發伏藏的開啟?
去沙龍,談倉央嘉措。朋友問:我發現你的《伏藏》幾乎引用了倉央嘉措的所有情歌,怎麽沒有《十誡》?我說《十誡》和由此改編的《最好不相見》,以及《見與不見》和流傳甚廣的《信徒》,都不是真正的倉央嘉措情歌,而屬於後人的偽托和現代人的編創。或者我們可以寬容地將其理解為倉央嘉措情歌跨越時間的衍生。
我在《伏藏》中提到《信徒》時說,那是倉央嘉措的現世代言對佛性與愛心的深情表達,是代言者和轉世者的美麗作品。這樣一種姿態也可以用來看待《非誠勿擾2》中出現的兩首“倉央嘉措情歌”。但一定要讓不知真相的觀眾和讀者明白,它們與倉央嘉措本人吟唱而出的情歌基本無關,只能說它們擁有倉央嘉措的精神。
現代人編創的“倉央嘉措情歌”裏,加進去了時代的愛情理念和內地禪宗的意境,即所謂“一切聲色,盡是佛事”,“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凈,不增不減”。從而消解了倉央嘉措情歌原本具有的世俗的親和力。我想說的是,失戀的悲傷和熱戀的激昂是我們和倉央嘉措的共有,被壓抑的人性才是情歌的魅力所在。
很可能我們會有兩種倉央嘉措情歌,一種是倉央本人的情歌,一種是偽托版或現代版的倉央情歌。真正的倉央情歌並不註重愛情與禪機的結合。它源自倉央故鄉的門隅山歌,自然清新,唱出來而不是寫出來,所以口語化,多比喻:蜜蜂、蘋果、老狗等,極少出現“愛”這個詞,基本四句一首,套用著原生態的民歌曲調。
封閉的地理、寒冷的氣候、缺氧的環境、匱乏的物產,這是一個缺少支撐的世界。當生命無法從外部找到支撐,心靈必然會成為支撐的源泉。這種支撐就是佛。佛是從藏族人內心長出來的支撐,是一個民族延續生命的力量。所以本質上說,藏族人拜佛不是膜拜偶像,是膜拜心靈,膜拜理想的存在方式,膜拜人的未來世界。
夏宗寺位於青海平安縣的南部山群裏。“夏宗”在藏語中對應的是“鹿寨”一詞,指麋鹿生息的地方。山路崎嶇,林木茂密,是著名的靜修之地。它是山崖的一部分,懸空在陡壁之上,從下仰視,似是天堂麗影在雲霧裏浮泛。常有西藏青海的高僧來此封門閉關,鳥鳴為經,雲影是典,佛念在纏綿之中展翅飄翔。蔚藍的紙上,鷹是思想的文字。
除了外來閉關的雲僧鶴侶,夏宗寺只有三個僧人。八十三歲的土族活佛朱成禮接待了我們。端來清茶,捧來饃饃,活佛說“吃上點,吃上點”。我吃著苦豆香油翻卷如花的饃饃,想起世俗的糧食如何餵養起我們的超逸,讓我們幽居於山巔,懸浮在霧裏,空中臥眠,天上人間。情思對接宇宙的時候,才知道浩渺的最是人心。
當年,西藏噶瑪噶舉黑帽派活佛四世乳比多吉應元帝之召,去京途中曾在夏宗寺隱修,有人聞訊而來,希望給自己三歲的兒子剃度授戒。乳比多吉接受了邀請,卻沒想到由他授予近事戒的這個孩子後來成了宗喀巴,即格魯派的始祖、達賴班禪的師父。夏宗寺因此而名重教界。時間不居,風煙而去,夏宗盤嶇,我來頂禮。
高域夏宗,山巔之上,夜色中,望深空。我想起我跟那只鹿的區別了:它把星星當夜晚,我把星星當思戀。我思戀托爾斯泰遠去不見的“主義”,思戀孔子憂道不憂貧的君子之風,思戀神就是愛的基督精神,思戀悲憫至上的佛陀生命,思戀神女的慧情化作語言的剎那——澄碧空廓的境域裏,不朽的是那不朽的愛的晴朗。
中國自然生態保護最好的是西藏。信仰的力量給了那裏平靜生長的歲月。面對自然,你不是強力索得,而是拜恩受賜,是有靈的萬物對生命出於憐憫的關照。所以人們心存神聖的善念,深信每一方綠、每一片水、每一座山都是神的居所,破壞自然就是破壞神的家園。它啟示我們:大地就是神,神就在腳下,小心啊。
人神共居的自然是最和諧的自然,人獸並存的關系是最融洽的關系。在西藏,得益於信仰的不僅是人,還有昆蟲飛鳥、豺狼熊豹。生命存在於信仰的臂彎裏,做夢也是香甜的。它讓我們意識到生命形態的依賴:一是自然,二是信仰。人對信仰的背棄也就是對自然的背棄。生命、自然、信仰,三位一體,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。
三個目的決定了那些朝拜者千裏迢迢、三步一磕頭地走向拉薩:一是今生現世的平安吉祥,二是往生來世的幸福美滿,三是脫離輪回、升向天國的堅定信念。其中決定性因素並不在於朝拜本身,而在於朝拜者的高尚心願:他們必須為所有人所有生命祈禱幸福才能實現自己的目的。這就是精神高度,是信仰的高海拔境界。
高海拔的自然讓我們精神開闊,視野高遠,不像生活在擁擠的都市裏,每天疲於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,精神頹靡,心胸狹窄,你爭我鬥。都市人要提高自己的境界必須從珍視一滴水、愛護一棵樹做起。懂得融入自然就是活力再造,踐踏自然就是生命自殘。人的精神本源於自然。切記,翻過這座山頭,我們才有明天。
我在路上
霧。總是這樣,青島。霧的阻隔裏有軟軟的迷惘、半透明的猜想:酸甜的鳳梨汁、愛人的紐扣。心說,即使沒有霧,我們也應該有一雙霧蒙蒙的眼睛,去發現間距的必要、朦朧的美妙。而你是一片行動的霧,總有一天你們會在霧裏碰頭,才發現霧是眼光延伸的曲線。被孤獨占領的心,最方便的,便是拿霧做你的保護。
去杭州參加一個長篇小說研討會。明知我不善研討,卻還是要去了。過去的文人聚首,都是拿了自己的作品朗讀。公爵夫人的沙龍裏,多少作家朗誦過他們的名著。我現在要是這樣,那就傻了。聰明的辦法還是把覆雜的感性抽象為簡單的理性參與研討。不過哪個作家會按照理論產生靈感呢?好文學都是非理性的產物。
會上我說:南方作家智巧,精雕細刻,人生社會;北方作家大氣,天地悠悠,荒漠宇宙。如果兩者結合,天資優良的南方作家就能透出生命奔湧的氣勢,縱橫天下。但南方作家自戀而不謙虛,他們陶醉於機巧和精致因而單薄,加上過於現實的姿態,讓他們在距理想作家一步之遙時,喪失了邁步的能力。痛惜哉,我朋我友!
無論體制內的還是體制外的,無論暢銷的還是不暢銷的,我們這些作家都是追名逐利之人。但我們內心至少還應該保留一片凈地空白,來容納我們對“九死未悔”的景仰,對“廣陵散於今絕矣”的惋嘆,對“不為五鬥米折腰”的佩服,對“古來聖賢皆寂寞”的認同。我們不能做不了托爾斯泰就鄙視托爾斯泰,對吧?
沒有被拋棄的飄零、被遺忘的孤單,沒有生的絕望、死的恐慌,沒有哭泣抑郁激憤、懺悔自殺,沒有扒光自己的勇氣和血液冷涼的掙紮,沒有心的黑暗、眼的憂患。天才有的我們都沒有,所以我們不能像荷爾德林擁有詩的年華,不能像裏爾克成為哀歌天使的代言,不能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活著便是精神的向量、思想的景觀。
最大的不幸是我們活得沒有詩意。人類詩意地棲居在苦難的大地上,而我們不。既得利益者的滿足監禁了我們,讓我們功利而實用地為欲望活著,而不是為價值和意義活著。我們驕傲地領有平庸、世俗、圓通、零度。這樣的結果是:我們日日思考,卻不是思想者;年年出書,卻不是作家;家有萬卷書,卻不是知識分子。
研究河流的人很在意源頭的宏偉、奔流的落差、磅礴的走向。而水只在意自己的深度,即所謂的靜水深流。為什麽海是深大淵博的?因為它地位最低下且拒絕奔走流徙。所以小說家就是把深刻變成淺顯,理論家就是把淺顯變成深刻。深刻的都是小道理,淺顯的都是大道理。小說只表現大道理:生與死,愛與恨,善與惡,美與醜。
一個天天面對海的人,卻來讚美湖。因為海是男人,湖是女人,而西湖更是出類拔萃的美女。所以男人到了西湖就想獨立,就不再漂萍無靠了。而在海上,天雄水雄,人不論男女,都是雌弱女柔的,你永遠都在尋找伴侶,一個十個都不夠。啊,安靜,我要告訴西湖:現在是午夜,這裏是斷橋,就我一個人,孤清守候……
今夜懷想西湖:大王帝都、吳越南宋、簫鼓煙霞、歌妓人家、市列珠璣、戶盈羅綺、三秋桂子、十裏荷花。記起亞歷山大大帝在印度孔雀河邊的悲哀了。在他高頭大馬視察新占領地時,一個瘸腿的老兵說:“陛下,一切都是過眼雲煙。”人生如夢,轉眼就是白骨。還是賞庭前花開花落,看天上雲卷雲舒,心境做西湖。
男人對女人的要求似是無理:嬌羞婀娜還要落落大方,柔若無骨還要亭亭玉立。女人要是一心為男人活,那就太累;可如果不為男人活,那就太沒意思。女人的理想是西湖,西湖為男人生卻不為男人守。因為她是永世的情人而不是今生的太太。情人,讓我們挽手走向黃昏的蘇堤,在芙蓉柳枝的粉綠裏,留一個告別的影。
來到西溪濕地,天首先濕了,珠浪在傘蓋上丁零當啷,像帶著腳鏈的女子舞蹈而過。從西湖到西溪,從人文到自然,杭州把什麽都占了。在西湖脂粉腴厚的景觀裏,每一棵樹、每一葉舟、每一片波暈,都有華麗悲歡的歷史。而西溪是水野荒寂、草浪蒼茫的,讓我想到避世入幽、歸真返璞,想到風華自樸素出、西湖從西溪來。
船行水路,在煙雨中穿過。我們指著岸邊說:“看啊,柿子。”很奇怪果攤上的柿子怎麽掛到樹上去了?好像餐桌上的魚不是來自水,牛奶不是來自牛。世界的確已經變了:道德跟人無關,信仰跟宗教無關,廉潔跟官員無關,理想跟作家無關。當所有的不正常變為正常之後,我們真的很詫異:柿子怎麽跑到樹上去了?
我們的船是耐庵號。水網高地,草莽蘆葦,讓人想起水泊梁山出沒的好漢,那是官逼民反、追求自由的模範。但導致的結果卻是奪命如麻,《水滸》也就難逃殺人文學的詰難。恐怖主義的李逵做皇帝,自然比假仁假義的宋天子更可怕。招安的是皇帝,不是良知與懺悔。中國人因標榜無怨無悔而失去了多少靈魂進步的機會。
氣溫驟降,便想到溫暖。那年也是十二月,嘎斯車壞在昆侖山,司機去二十裏外的兵站求援,丟下我們一男一女倆記者。冷啊,即使穿著皮大衣也好像單寒如紗。我們擠在駕駛室,彼此忘了性別。漫漫長夜,氣息和眼睛傳遞著溫暖,純凈無邪。很奇怪我跟她別後再無聯系。大概互贈的溫暖是唯一的,留下來回憶就足夠了。
這裏留下了女媧摶土造人的露天作坊,留下了祖輩恭順祭祀的軒轅後土,那是七彩的峰叢、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。原來人就是從這裏誕生的?無土不成幸,沒田哪來福。人一誕生就要追求幸福,但有了幸福就是人嗎?不然,真正的人要愛土為德,積德為貴,故名貴德。青海的貴德國家地質公園阿什貢景區令人耳目一新。
阿什貢意為隱藏。誰發掘了隱藏的秘密?回民喇海青。貴德國家地質公園、黃河奇石苑、天地人緣博物館均由他創建。他有信徒的虔誠:人類喜歡崇拜天物,其實天堂就在腳下。他有哲人的睿智:徹悟人生看山,了卻心願認土。他有文人的情懷:欲見山河千裏秀,先保大地一寸土。土文化的意義在於:土就是文化。
七七級,中文聚會。我們抵達的不是母校,是重啟人生的踏板、從零開始的機會。熱情潤滑了三十年分離的僵硬,傾訴被大家聆聽,幽默被笑聲追捧。驀然發現,美麗的酒窩已經被時間填平,羞澀的拉手已然是無忌的擁抱,不僅喟然:回不到我們的從前。喧鬧是滄桑的句號,眼淚是友誼的開端。我會想你們,女同學。
許多年前,我游走在草原牧區,努力生存,認真工作,日覆一日,從未想過我踩踏過的草木、攀折過的野花會成為我生之源泉。蓬勃的自然讓我發出了風聲雨聲雷電聲,冰湖在春天裏的爆裂聲,讓我把激動當作癖好、思念當作糧草。突然想,不是我,是它們,是它們的訴說成全了我。而我不過是自然的工具、瞬間的黃綠。
一片土地對一個人的作用完全等同於上帝造人。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貌創造了人,而土地卻把自己的品格毫厘不爽地覆制在人的靈魂深處。命中註定了我的存在,好比風車,借力而轉,那股來自天空的神奇的風啊。我被荒原沙漠改造、被狗馬狼豹寵愛,當悲歡離合的滋養讓我無以回報,我便緊緊抓住她的手:文學,你好。
又來日月山,向人介紹山口石刻的由來:二十世紀六十年代,青海勞改系統一片混亂,死人無數。反映上去,中央為之震驚,派公安部副部長王昭出任青海省長。王昭來青海後實行親民政策,嚴加整肅,法辦了一批草菅人命的幹部。百姓歡騰,直呼其為王青天。但接著就是“文革”,王昭因“劉鄧黑線”的牽連,被捕入獄,含冤而死。
有雕塑家感慨於斯,勒石紀念,其中有:王昭同志,您慢慢地走。每次來日月山,看到那些石刻,我都會淚如泉湧——為了青海勞改,為了王昭同志,也為了雕塑家的情懷。對王昭整肅過的那段歷史,我曾寫過長篇小說《隱秘春秋》,如果此書再版,我一定寫上:
謹以此書獻給曾有過悲憫的歷史、曾有過公正的官員。
現在是五月,這裏是城南,我和藏獒在一起。主辦方《西寧晚報》把車展和藏獒展搞到了一起,多數人奔香車而去,而我卻僅僅為了藏獒,順便掃了幾眼香車,突然意識到我關註的不是香車而是代言香車的美女。在我眼裏,藏獒和美女才應該是絕配,藏獒因美女而雄奇,美女因藏獒而愈嬌。可惜獒展沒有這樣的景觀。
展場右側某獒園的一只藏獒沖我喊叫,等我走到跟前時它立刻不叫了。我摸摸它的鬣毛,它便吐出紅紅的舌頭,舔濕了我的褲子,好像它是認識我的。連主人都奇怪:它怎麽一見你就乖乖的?我說我前世肯定是一只藏獒。有朋友讓我為他的藏獒起名字,我想起《原野藏獒》裏的藏獒夫妻,就說這只叫魯噶,那只叫卓娃。
幾年前參觀獒展,看到藏獒長途跋涉,流離顛簸,疲憊緊張,神情沮喪,我有一種被虐待被出賣的傷感,也曾提出抗議。現在不同了,藏獒經過多次歷練,信心大增,就像T形臺上的模特、舞臺上的大腕、主席臺上的領導、講壇上的學者,沈穩坦然,大家風度,且不因緋聞而躲閃,不因貪腐而無臉,不因抄襲而強辯。
洪水泉清真寺無疑是清真寺的精品。去西寧往東僅四十公裏,黃土上,旱山裏,村落田疇蔚然,山臂摟抱,偉寺驕驕。中國的現代清真寺多是阿拉伯風格,古老的清真寺常有漢風吸納,而洪水泉清真寺則是漢式殿宇、藏式形制。我想建築的融合就是文化的融合,而文化的核心價值就是信仰,是兄弟情誼與和平至上。
兔守白菜(百財)、貓躍蝶舞(耄耋長壽)、梅蘭菊竹、鳳麟百花、老鼠葡萄(多子甜蜜)、南瓜蝴蝶(瓜瓞綿綿)、貔貅送福、五蝠捧壽、吉祥八寶、暗中八仙,洪水泉清真寺的磚雕集中著中國官民文化的特征。接納萬物而豐饒自己,美好總是追隨著美好,最終聚攢為金字塔的堅拔。
喚醒樓也叫邦克樓,一座三層六角磚木塔,由乾隆皇帝頒詔而建,是洪水泉清真寺最有價值的建築。我們旋塔而上,看到木梯很陡,扶手吱呀搖晃。年邁的阿訇上下不便,就在塔頂按了喇叭,自己在下面喊,聲音在上面傳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